2013-10-25

收回審批權方為上上之策 - 溫仲然

今日,政府公布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報告指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並引述數據,指出2041年,香港會有三分一人口年齡達65歲以上。故此,政府必須正視問題,繼而對症下藥。有見及此,政府提出多項方法增加香港的勞動人口。例如輸入外勞,吸引外地優才到港定居,現金津貼鼓勵生育。筆者對政府的部分建議只感到不以為然,對其成效更不感樂觀。原因是政府根本低估其後果的嚴重性,只會令到中港問題更加惡化。
平情而論,報告內容都有其可取的地方,例如以津貼及彈性上班時間鼓勵生育,改善託兒服務。現今的年輕夫婦不願生育,大多數的原因都是經濟原因及缺乏時間照顧。如果政府願意對新生嬰兒有津貼,及給予彈性侍產假,讓年輕夫妻可減輕經濟壓力及有時間照顧子女,我相信有不少夫婦都會考慮生兒育女,始終華人社會對傳宗接代的事都十分着緊。另外,政府建議支援託兒服務,筆者都認為此建議亦較可取,如果父母可放心把子女送到託兒所,這令他們可安心上班,不必為照顧子女而感到傍偟,故此政府可考慮支援託兒服務,使父母無後顧之憂,增加其對生兒育女的興趣,為增加香港勞動人口出一分力。
而整份報告最具爭議性的地方,莫過於是輸入外勞,及不考慮收回單程證審批權兩項建議。自政府提出輸入外勞的建議後,各大工會都群起反對,指會削弱香港工人的競爭力,損害本地工人的工作機會。其實香港的確有部分工種出現求過於供的情況,尤其清潔工人空缺長時間都求過於供的情況,甚至高薪聘請洗碗工,求職者都不為所動。而政府建議引入外勞,以解決清潔行業長期出現求過於供的現狀。筆者認為此辦法只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能夠解決清潔行業長期求過於供的問題,但不能解決本地工人就業問題,純粹增加香港的勞動人口,這只會對香港勞工市場有所影響,尤其當經濟情況出現逆轉的時候,影響更為深遠及嚴峻。政府首要做的是幫助本地工人增加其競爭力,並且對症下藥,改善清潔行業的工作環境。政府只一味輸入外勞,以填補清潔工的空缺,這絕不是上上之策,甚至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
整份報告的另一焦點所在,筆者相信莫過於是有關新香港人來港,增加勞動人口的爭議。有政黨更提出收回單程證的審批權,由香港政府自行審批,筆者認為此建議亦比較可取。其實由香港自行審批來港人士,亦屬應有之義,試問有哪個地方不擁有自己人口的審批權,所以筆者希望政府能收回審批權,由香港政府當局決定誰可做新香港人,真正當家作主,而不是由大陸政府決定誰可到香港做居民,這政策實屬荒謬。
筆者相信政府這份有關人口政策的報告,一定會引起激烈的討論。政府如何才可以增加勞動人口,但又不引入外勞。而且人口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有必要找出方法,對症下藥,保持香港的競爭力,但筆者希望政府不要只考慮引入大陸的新香港人,此實不屬增加人口勞動力的萬全之策,並且對香港的人口結構影響深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