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8

第四十九集:大陸朱 主持:李俊晞、王德全 嘉賓:大陸朱

睇開城市論壇嘅你,應該會識大陸朱,但唔知或者會以為佢係維國呀伯。今集有大陸朱講點偷渡踱香港,點樣睇雨傘運動。


收聽網址:大陸朱

2014-11-01

第四十八集:爛橙爛蘋果 主持:陳宇明、王德全 嘉賓:黃伯

唔知大家仲知唔知邊個係黃伯,早排黃伯係街拎住幾個爛橙叫大家「袋住先」,9.28後黃伯一直留守添美道,已經三十幾日。黃伯於社會運動三十年一路走來,對今次雨傘革命有乜意見?請收聽公民講場。


收聽網址:爛橙爛蘋果

2014-10-25

第四十七集:遮打自修室 主持:鄭達鴻、麥嘉慧 嘉賓:陳志宏

陳志宏與麥嘉慧兩位博士在遮打自修室中當補習老師的所見所聞,香港學生抗爭不忘學業,難怪外國傳媒經常會問Why Asian always got A?請收聽公民講場多多了解。



收聽網址:遮打自修室


2014-10-18

第四十六集:旺角渣咪男 主持:陳宇明、李俊晞 嘉賓:岑子杰

公民講場今次請黎被蘋果封為「旺角渣咪男」的岑子杰,Jimmy係旺角佔領區見證社區建設,到底旺角的社區民主如何形成,飽歷風雨的旺角Jimmy又看到什麼危機?請收聽公民講場。



2014-10-09

第四十五集:社會運動 主持:陳宇明 嘉賓:陳倩瑩

公民講場今集請咗社運女神陳倩瑩,剛上任民陣召集人的Daisy到底經歷過幾多社會運動?香港的社運發展又如何?成日聽左翼右翼,到底大家識唔識分左右?最後講到最近的佔領中環運動,點解Daisy同Jackal都異口同聲感謝曾偉雄?請收聽公民講場。



收聽網址:社會運動

2014-09-11

第四十三集:與教宗自拍 主持:陳宇明、楊岳橋 嘉賓:阿祖

公民講場今次請咗前903DJ阿祖,唔講雲海唔講光怪陸離。講阿祖威震全球成為多國頭版報導,香港青年與教宗自拍到底用咗乜野特別技巧?阿祖到底又同教宗方濟各傾咗乜野呢?等阿祖親自同你講。




收聽網址:與教宗自拍

2014-09-05

第四十二集:罷課 主持:王德全、李俊晞 嘉賓:梁麗幗

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來臨公民講場,講述香港十一大院校的罷課行動及當中遇到的困難。當中年人的佔中運動開始失去鬥志,年青人正努力為香港的未來努力,對抗不公義的假民主,而大眾會站在他們的一方嗎?


收聽網址:罷課

2014-08-29

第四十一集:未雪 主持:鄭達鴻、陳宇明、譚文豪 嘉賓:Dora Wong

公民黨動物權益關注組的Dora黎到公民講場,談論「未雪」事件外,仲有社區動物係香港的情況,及漁護署對社區動物的處理。



收聽網址:未雪

2014-08-23

第四十集:食物安全 主持:李俊晞、余德寶 嘉賓:麥嘉慧博士

成日上鏡學是學非的麥嘉慧博士,今日來到公民講場做實驗,與主持余德賽及李俊晞一齊討論食物安全的問題。




2014-08-13

第三十九集:政界爸爸 主持:陳宇明、李俊晞 嘉賓:許智峯

從政並不簡單,更何況有家庭負擔的從政者,究竟背後需要犧牲幾多呢?今集邀請到兩個仔細老婆嫩的從政爸爸,許智峯及陳宇明分享幕前幕後的一點一滴。




第一部份:政界爸爸

第二部份:政界爸爸

2014-08-09

第三十八集:法團事件 主持:陳宇明、王德全 嘉賓:鐘主席

前美居中法團主席鐘先生親臨公民講場,教授法團新丁主持陳宇明有關法團大小事件,事關香港每個物業都需要法團,管理大廈事務其實都每個人都有關。





第一部份:法團事件

第二部份:法團事件

2014-07-31

第三十七集:非凡律師 主持:李俊晞、楊岳橋 嘉賓:黃國桐

我討厭政治系列,今集搵嚟黃國桐律師講下以前砵蘭街同廟街嘅花邊嘢,講講下講到少數族裔嘅問題,最終政治都來找我哋。


2014-07-11

第三十四集:七一過後 主持:陳宇明、王德全 嘉賓:楊政賢 - 公民講場

七一過後,511人因留守遮打道被捕,25人被檢控。兩日後,5位民陣成員因違反不反通知書及阻差辦工被捕。被拘捕了兩次的民陣召集人楊政賢會同兩位主持分享七一過後被拘留兩次的經過。



第一部份:七一過後

第二部份:七一過後

2014-07-03

第三十三集:七一 主持:陳宇明、李俊晞、鄭達鴻 - 公民講場

三位主持三個角色,從遊行參加者、街站義工及大會糾察,立體地觀察整個七一的實況,從大遊行開始到佔領中環,一一探討警民關係。


第一部份:七一大遊行

第二部份:佔領中環

2014-06-12

第三十集:六六事件與東北發展 主持:王德全、李俊晞、李浩然 - 公民講場

古洞北村民李燕芳與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黃淑慧與主持們講解立法會內的抗爭經過,及講解村民在新界東北的生活情況。







2014-06-03

第二十九集:六四報哀音 主持:陳宇明、李俊晞 - 公民講場

沒有製作的六四報哀音成員啊森同Katie同大家分享他們的六四故事,從認識六四到持續的哀音行動,青年們到底經歷幾多呢?!



第一部份:六四報哀音

第二部份:六四報哀音

2014-06-02

第二十八集:創新科技 主持:陳宇明、李俊晞 - 公民講場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劉伯濤博士,教識兩位主持創新科技不只是IT,而香港也有不少世界聞名的創新科技項目而香港人反而不知。





2014-05-31

第二十七集:622公投 主持:王德全、譚文豪、陳宇明 - 公民講場

今日請嚟前學聯秘書長,現職讓愛與平和佔領中環辦公室的陳樹輝,與我們一起分析D-Day3後,622公投前的民主路向。



622公投 第一部分

622公投 第二部份

2014-05-01

柏拉圖.洞閱理想國 - 世界和平廣播劇


青年公民策劃的世界和平(第二輯)將於4月14日起逢星期一晚上9時在香港電台數碼31台播出。
第二集故事:《柏拉圖》,故事講述柏拉圖的思考方法、哲學思想及如何教導學生。
由周鵬聲演柏拉圖,並且播放《太陽星辰》和原創日文歌,請各位多多支持。

請多多支持!

重溫連結:
拍拉圖 - 第二部份

同時請前往Facebook世界和平廣播劇專頁“讚好”:

2014-04-28

泰國.他信與英祿 - 世界和平廣播劇


青年公民策劃的世界和平(第二輯)將於4月14日起逢星期一晚上9時在香港電台數碼31台播出。
第一集故事:《泰國—他信與英祿》由黎志強聲演他信,麥嘉慧聲演英祿。故事講述他信如何被迫離開泰國,而英祿亦受反對派迫令辭職。在群眾壓力下,她如何應對﹖
請多多支持!

重溫連結:

泰國 - 第一部份

泰國 - 第二部份


同時請前往Facebook世界和平廣播劇專頁“讚好”:

2014-04-12

德怡結業是雙非戰爭 - 陳宇明

德怡幼稚園上星期開始傳出不能續租而在九月被迫結業,一向信奉自由市場的香港人或許會指出地產霸權的問題。在香港是高價者得,既然新集團能出超高價,德怡自然免不了像地區小店般要結業,但事實上真的如此簡單嗎?

先看德怡背後的教育機構-德寶教育機構,其實德寶教育機構也是頗具規模,幼稚園在紅磡、大埔、將軍澳、馬鞍山甚至深圳都有分校,筆者即時會懷疑,地產霸權是無分區界的,天水圍、大埔、將軍澳都有地產霸權,如果德怡結業單純是地產霸權問題,我們應該擔心幼稚園的結業潮。但德寶教育機構不是小機構,今天的現象就似翠華要被大家樂吃掉,這是今天香港地產霸權下有可能發生的事嗎?

再看看天水圍,德怡是該區少有的私校,學費加上其他雜費,學童每年至少消費四萬,這是入讀該校的最底消費。該校的學童都是真真正正的中產,到底天水圍還有什麼客源能夠令如此中產家庭卻步?使願意加租一倍的教育機構都不能生存呢?

筆者分析,新校的客源並非來自天水圍,而是來自羅湖以北的雙非學童。在2010年起,雙非嬰無限量進入香港,當年我們爭床位爭到私家醫院,現在嬰兒們已經到入K1的年紀,別忘記德怡距離邊境不足1小時的車程,是雙非幼童最佳的誇境幼稚園位置,何況雙非家庭的財雄勢大,天水圍中產如何能比呢?

可憐這一代港人父母,先要搶床位,然後搶奶粉,今天輸了幼稚園,未來還有小中大學,孩子們將來還有更大挑戰,雙非戰爭將沒完沒了。

2014-03-19

香港你玩晒 - 溫仲然

香港向來都以營商環境公平公正公開而著名見稱,故長年都名列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吸引多間著名外資機構到港投資,不過自梁振英當選特首以後,好像此情況不已復見,香港營商自由的美譽逐漸消褪,全因梁特首不依從程序公義,喜歡奉行長官意志的性格缺陷。

日 前,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再就通訊局要求其申領電視牌照,才能進行廣播一事召開記者會。他指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亞洲電視有限公司都沒有申領流動電視牌 照,只有申領一般電視牌照。根據通訊局的指引,凡需採用流動電視作出廣播的營辦者,都需要申領流動電視牌照,而現在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亦有提供流動電視服 務,但沒有申領此牌照。故王維基先生質疑為何通訊局能對兩間電視台作出酌情權,豁免其申領流動電視牌照,令他們能繼續營運流動電視業務,這會否是只許無綫 廣播,而不許港視廣播的不公情況,故要求通訊局作出交代,並希望通訊局能對港視一視同仁。

筆者認為事件發展至今,政府當局所提出的理據頗 為薄弱,不能夠清楚解答港視所提出的質疑。加上政府早前於處理電視發牌一事上,已令公眾有一個較差的觀感,故政府到現在都未能解決公眾對其的不信任,整件 事仍然被認為黑箱作業。除此之外,通訊局的強硬回應都不能得到公眾的認同。歸根究柢都是因為通訊局到頭來都無法自圓其說,為何對舊樓天台所安裝的天線執法 不力的同時,但又要求港視不能「被入屋」。另外,通訊局到現在都未能解釋如何要求流動電視營辦商在覆蓋全香港百分之五十接收率的同時,又不能超過 5,000所指明處所。這完全是一個不可能任務,筆者認為這個不可能任務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香港電視無法廣播,我們就繼續觀看無綫及亞視的低質素劇 集及節目。

筆者向來都認為通訊局處事比較公正,尤其對亞視及無綫的監管都比較公正。但自此事發生後,筆者對此有所保留及感到憂慮,擔心通 訊局能否繼續保持政治中立,抗衡梁振英政府的長官意志,能夠繼續中立地處理各廣播機構的投訴。大氣電波是寶貴的資源,故通訊局有責任監管各廣播機構的運 作,及公開地解釋理據,使公眾信服,及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隨着兩間電視台的續牌申請正進入大直路,2015年中就會有結果,故筆者希望通訊局作為中立的法 定機構,能以公眾利益為首要考慮,作出有利公眾利益的決定,而不是一味搬出一些艱澀難明的制式名稱,這只會令公眾感到不解,完全無助公眾得知事件的真相。

自由營商環境及公務員政治中立向來都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不能因為梁特首的長官意志作祟而令香港這些碩果僅存的價值逐漸失去,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政府,而不是一個你玩晒的特首。

2014-03-12

王維基為何走投無路? - 陳宇明



關於王維基,其實係超級香港仔,四處諗辦法做事上位,挑戰霸權之餘搵真銀才是重點,此路不通時不硬幹,自有Plan BCDEFG,直至最終達成目標。城市電訊(CTI)及香港電視(HKTV)也是同樣模式,問題在於為何香港電視不能複製城市電訊的成功,王維基今天要聲稱走投無路呢?
城市電訊當年也不能正正當當地搞IDD,但王維基想出以回撥方式打長途電話,去信政府詢問回撥有否違法,得到正面答覆後,最後成功打破長途電話的壟斷市場。
香港電視面對的情況也差不多,失落免費電視廣播牌照後不能正正當當做電視台,借助科技進步以移動電視模式進軍電視業。三個月來公佈以DTMB傳送制式及技術文件但通訊局沒發出過一句警告,直至昨天卻因為一條從不執行且理據矛盾的條例而終止。
一個香港兩個不同時代的政府,港英政府不會因為你能鑽空子影響到英國利益而打壓,法例不會因人而異,這叫做法治。反看特區政府對王維基及香港電視的打壓,從電視發牌到今天的流動電視問題,連一條從不執行的條例在王維基身上首次生效,目的最終就是阻止王維基開台,這就是人治。
希望王生明白人治社會有人治社會的做生意方式,盡快在大陸各大小省市投資海鮮事業,並舉家搬到北京,從此以普通話作第一語言,相信香港電視開台指日可待。

文明法治漸行漸遠 - 溫仲然

放眼現在,很多香港人都想有一個認真製作,絕不粗製濫造的電視台;但這個看似只是基本的要求好像距離我們越來越遠,政府用盡一切辦法都要我們繼續觀看重播節目,抑或低質素的節目。
這個政府到底是一個不干預市場的小政府,抑或是一個積極干預的小器政府,筆者認為各位會有理性的判斷,不必在此解析。
日 前,有立法會議員於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質問政府當局對港視的廣播有超過5,000個指明處所組成的觀眾接受,而是否需要持有免費電 視牌照。政府當局亦直接回覆已與港視接觸,並指出相關的限制。翌日,港視就正式接獲通知,並宣佈延遲開台日期,及立刻停止所有拍攝工作。這根本就是政府預 先安排的一場戲碼。
一,自王維基先生宣佈從中移動香港中購入流動電視的技術及相關牌照,已表明將會大規模發展流動電視廣播業務。為何事隔數個月,正當港視全力拍攝節目,希望能於7月1日正式開台的時候,才突然指其違反指引,需要申領免費電視牌照,這不是居心不良、諸多阻撓的表現?
二,流動電視技術有別於一般模擬制式,或數碼廣播制式,其採用的不是一般的大氣電波。另外,廣播條例亦沒有規定營辦商就本地廣播類或串流式類流動電視服務申領牌照,故兩者理應分開處理。
除 此之外,香港政府於公開就流動電視業務招標的時候,曾經清楚表明流動電視牌照並不受廣播條例所監管,故為何政府現在又搬出此條例,指港視現在必須申領免費 電視牌照,並受廣播條例所監管?這種種猶如亂搬龍門,有強權無公理的所為。筆者只會認為一個不文明政府的所為完全在這次突擊表現無遺,完全無視程序公義。
三,今次政府的突擊適逢前威普顧問公司亞洲區總監伍珮瑩,公開交代被解僱一事而召開記者會的同一天,同時亦是通訊局就無綫及亞視續牌申請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的翌日。
筆者不禁自然把這幾件事聯想一起,會否是政府對全港市民的高姿態示威。香港市民越要知真相,政府就越打壓。當有人走出來指證政府,政府就用其他手段打壓,希望能把聲音噤聲。
從筆者的認知,這些所作所為只會出現於極權國家,奈何以文明法治社會自居的香港,好像逐漸與文明法治越走越遠,反而與極權專橫越走越近。
當文明及法治與我們越走越遠的時候,這還是我們熟悉的香港?這絕對值得我們去深思,尤其梁振英上台後,我們一直堅持的程序公義已經消失得七七八八,隨之以來的是以長官意志為主,政府施政行政專橫的中國式管治。

2014-03-07

第二十六集:新聞自由 主持:王德全、陳健佳 - 公民講場

德哥與舊同學陳健佳及黨友Tom ,三位先後從事傳媒工作人仕,一齊討論劉進圖事件如何影響新聞自由,再談當記者的生涯的樂與怒。

















第一部份:新聞自由

第二部份:記者生涯

2014-03-05

中央政府的政改陰謀 - 溫仲然

政改諮詢不經不覺已經過了兩個半月。當初政府希望各方能有商有量,共建普選的願景不但不能做到,反之分歧就越來越大。政府對公民提名,甚至對政黨提名不但加以否定,而且認為持這些論述的人士是痴人說夢,破壞基本法的憲制地位。筆者認為如果再以這論述基礎繼續討論下去,我們只會繼續對牛彈琴,因為這政府根本就不會考慮這論點。其實我們作為市民,如今面對這政改死胡同,又應該如何自處?
最近,適逢人大政協兩會會議開幕,諸位人大、政協代表,以至主管香港事務的北大人自然成為香港傳媒的追 訪對象,希望他們能透露一些上大人對香港政改的立場,從而作出解讀及詮釋,為香港政改方案定調。筆者向來都有留意這些報導,認為他們都只是重覆過往的立場,其立場都是陳腔濫調,什麽特首要愛國愛港,提名委員會有最終的決定權,這全都是一些無一成理的歪理,完全不符合普選的標準。雖然如此,但筆者認為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改的立場及堅持已有所改變,全因昨日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對記者說的一番話,她從訪問中已透露了一些中央對政改立場的玄機。她表示希望泛民不要再堅持公民提名,並認為即使2017年所舉行的特首普選,沒有泛民主派的人士入閘參選,都算是 一種進步,對香港民主發展的交代。范太這一番言論固然是歪理當成真理的最好例子,完全視香港人對公民提名的訴求置若罔聞。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中央政府已經不再堅持今次政改要有所進步,其眼見大部分泛民主派仍堅持公民提名,其實筆者認為中央已經抱政改談判破裂的打算,然後就把政制發展原地踏步的罪名歸咎於泛民主派,指他們不設實際,叫價甚高。這一著其實並非新鮮事物,2005年政改亦如出一轍,故筆者只能慨歎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其實筆者並不是無的放矢,范太貴為全國人大常委,是中國的立法機關重要代表,其說話的份量固然不容忽視,甚至代表中央政 府的立場。單憑她認為泛民主派不能入閘參選已經是進步的言論,筆者認為已經與過往中央政府的言論有所不同,中央政府不再希望改變泛民主派的立場,不再希望泛民主派能作談判及妥協的心態已經昭然若揭,同時證明中央政府的懷柔統戰手段暫不見效用。
再者,筆者認為泛民主派應繼續硬起來,堅持公民提名,至少不要預先篩選的提名委員會。因為今次如果政改需要推倒重來,中央政府所承受的政治風險一定比泛民主派高。他們所承受的不但是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心危機,而是國際舞台上的政治危機。縱觀全球,歐美各國都注視今次香港 的政制發展,他們都關心到底香港能否有真正的民主,這會影響他們到香港,以至對內地的投資,故如果政改最終都是原地踏步,中央政府所承受的政治後果一定比泛民主派高。筆者認為泛民主派現今的處境是刀仔鋸大樹,而且民主向來都是普世價值,故我們所承擔政治風險只是好少,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公民提名,不要因為一時中央政府的強硬回應而退卻。如果泛民主派害怕承受政改要推倒重來的風險,而同意在公民提名的立場上推卻,這絕對不是一個爭取民主應有的表現,這只是一名尸位素餐的政客應有的表現。
財政司司長日前在其財政預算案中提 到一名哲學家所說的一番話,社會是一種合作關係,不單是這一代人之間的合作,也是我們跟前人,以及未來一代的合作。筆者認為這一番話亦適用於今次的政改諮詢,政制發展不單是全香港人的事,而且亦關乎未來的香港人,他們能否有一個真正的民主政府,今次諮詢就是關鍵。筆者絕對不相信見步行步,有幾多拿幾多的官話,這只是他們的權宜之計,希望香港人會受他們迷亂,接受現有的提名委員會組成方法,並預先對候選人有所篩選。如果香港人接受此方案,香港的民主發展就只有萬劫不復的下場,真正的普選就只會越來越遠,這才是對香港未來的不負責任。

港大民調的金漆招牌 - 陳宇明



談民意調查機構,其實香港一向不缺乏支持政府的民調機構。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早已在1990年成立,計品牌歷史絕不比港大民調短,而香港各大學的民調亦經常對特區政府施政作出民意調查。要打敗港大民調的品牌,其實不需李家傑另立基金,香港本來就有很多擁抱政府的民意機構。
問題在於為何媒體往往會引述港大民調的結果做新聞呢?民意調查重點是忠實地反映民意,而在媒體工作的人亦是民意的一部分,對民意亦有一定的感受。假若有機構指出梁振英的支持率有80%,除了換來報道外,還有一大堆的質疑。民調機構自然會沒落,日後的民調結果自然得不到重視。由此可見,鐘庭耀港大民調的金漆招牌是經歷二十多年來不同民調經驗的累積而得來的。
反面來看,商界、特區政府及中共自回歸以來對民意調查的不尊重,如董建華時代的路祥安事件、曾蔭權的視民望如浮雲及今天李家傑抹黑鐘庭耀,全部都能夠反映出香港回歸以來的管治團隊都不願承認自己的管治失誤。試想一下2003年若政府能正面回應關於23條的民調,可能不會有50萬人上街。2012年若在國教風波中有正面回應民調,也許就沒有12萬人圍政府總部。一次又一次的管治危機其實都早在民意調查中反映出來。
香港是一個已發展的城市,普遍的教育水平亦相當高,並不是控制了民調就能改變港人的獨立思考,加上網絡媒體的發達,輿論是控制不了的。就算港大民調被滅聲,最大的受害人其實是當權者自己。

2014-03-03

拆椅不能掩飾政府失誤 - 李俊晞

最近,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港鐵繁忙時段的載客率達七成。不過,若以每平方米站立四人計算,載客率即接近百分之百,難怪當我們每日於繁忙時間乘搭港鐵的時候,仍要等多一班又一班。另一方面,文件內亦提到數項已落實的改善措施,而且建議其他方法,包括在非繁忙時間增設早晨特惠計劃,希望鼓勵市民提早出門,以及拆除車廂內部份座椅,從而騰出空間,以增加繁忙時間的載客量。

對於早晨特惠計劃,筆者認為若然優惠折扣不大,難以有足夠誘因吸引市民提早出門。畢竟未到上班時間,何不在家中多睡一會?再者,港鐵會否提供一個具吸引力的優惠也成為疑問。最終港鐵會否參考當年的繁忙時段附加費,在非繁忙時間提供優惠的同時,亦在繁忙時間收取附加費。雖然車資一加一減下能夠提供足夠誘因,但政府一方面透過路線重組削減巴士路線,來鼓勵市民選擇港鐵,一方面又收取附加費的話,尤其對無從選擇的人不公平。

另外,政府提出拆除部份座椅以騰出空間,筆者認為建議荒謬。首先,拆除座椅不能令載客量大幅提升。其次,在現今香港,倒模式的生活,一個二個如複製貼上的商場,有返工沒有放工的生活,難道連上、下班乘車的尊嚴都容不下嗎?雖然大部份乘客都是由頭站到下車,但政府規劃失誤,拆座椅就可以解決嗎?

歸根究底,都是因為政府一直偏重以鐵路為主,故除了交通擠塞問題解決不了,連地下鐵路亦同告擠塞。有見及此,筆者認為早晨特惠計劃是切實可行用作解決繁忙時間擠迫問題的不二方法,但港鐵不應在繁忙時間收取附加費,否則就是變相加價。其次,鐵路及巴士是能夠並存及互補不足,除了設立中長途的特快巴士線外,增設巴士線覆蓋遠離港鐵站的區域,不但提高其競爭力,亦可紓緩港鐵的擠迫情況。

2014-02-27

財政預算案系列(一)未來基金救未來 - 溫仲然

當大家還質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是否違背其一向所堅持的財政哲學之際,他昨日已經用行動說明一切,他並沒有違背自己一向所堅持的財政哲學,仍然是芝加哥學派 的忠實支持者,依然堅守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理財哲學,財政預算案內所提出的紓困措施都只是新瓶舊酒,毫無新意,根本無法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結構性問題, 富者只會越富,而貧者只會越貧,故筆者亦無意在此評論這些小恩小惠。筆者認為整份財政預算案的重點都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所提出的未來基金,這會否是香 港政府財政哲學的轉捩點,及成為政府庫房收入的新藍海?

其實有關香港政府設立未來基金的討論已有一段時間,政府一直都對此保持開放的態 度,他們認為香港不能只靠賣地收入及印花稅稅收作為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須要尋找另外一種收入去維持政府的財政穩定,而未來基金就是他們認為的藍海。其實未 來基金的概念大抵是當政府收入有盈餘,就把部份盈餘投入未來基金,而這基金的用途主要是用作政府的長遠發展,例如房屋基建等。筆者對此表示歡迎,雖然政府 仍然不願意把盈餘真正還富於民,但此舉的確能使政府長遠性的政策得以開展,不需要單靠政府的財政儲備,能維持香港的財政穩定性。有人會說香港的財政儲備已 高達七千億港元,起碼可維持政府大約兩年的開支,故政府有盈餘應該還富於民,直接派現金以解市民的燃眉之急。沒錯,直接派現金給市民的確能令市民直接受 惠,但長遠來說會令政府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會令市民有一種錯覺,政府有盈餘就要派錢給市民,這只會令香港步入福利主義的死胡同,對香港長遠的財政負擔有 很大的影響。如果香港政府把年度盈餘撥入未來基金,並利用基金發展基建,興建更多的公共房屋,這才是對市民負責任的表現。現在香港主要所面對的問題就是房 屋問題,故如果把盈餘用作興建公共房屋才是真正用得其所,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梁特首曾經誇下海口,10年內要興建28萬伙公共 房屋。如果根據房屋委員會的資料作估算,每個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約60至70萬,未計通脹都需要大約2,000億港元。如果政府仍不就這些開支作未雨綢 繆,恐怕會令政府未來的開支造成更多不明朗的因素。故未來基金可以成為政府於這十年內用作興建公共房屋的未來基金,以免為未來政府的開支造成巨大的壓力。

其實自回歸至今,政府的經常性開支已增加接近一倍,如果政府仍未能提出開源的辦法,只靠賣地和印花稅作政府主要收入,十年內有機會出現結構性赤字。當香港再度遇上突如其來的經濟逆境,未來基金就可以發揮救命草的作用,不會驟然令到政府的財政遭受巨大的衝擊。

筆 者當然同意政策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總會有些技術性問題需要解決。其實人口老化的問題亦日益嚴重,政府的福利開支只會有增無減,故政府應考慮如何減少福利 開支的長遠負擔,筆者會認為由未來基金用作緩衝福利開支的長遠負擔,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有見及此,未來基金的種子基金需要較多的資金,才能發揮其緩衝政 府財政負擔的作用。政府現提議動用財政儲備內的土地基金作為種子基金,金額大約2,200億港元,筆者認為如果單純用作發展基建,2,200億的種子基金 應該足夠,但其他長遠的福利開支就需要另找救命草。另外,政府需要釐清未來基金及財政儲備的分別,以免基金不能用得其所,不能做到發展基建的原意作用。

其 實未來基金不是新鮮事物,例如澳洲亦都有未來基金,但其用途主要用作公務員的退休金開支,與香港用作發展基金有所不同。筆者當然知道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政策 考慮,梁特首銳意發展基建,興建公共房屋為其一大任務,但筆者亦想指出其實房屋政策可以有其他政策,用作舒緩供應緊張的問題,但因應人口老化而衍生的長遠 福利開支才是最逼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香港人口老化,而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着力解決福利開支的長遠承擔問題, 而不是單純解決房屋問題。筆者認為福利政策及房屋政策同樣重要,政府應該着力解決這兩個問題,提出一些長遠性的政策。作為管理公共財政的財政司司長,亦應 該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筆者同意市民不應過度期望政府派糖,但政府都有責任提出一些長遠性政策,使市民對未來得以希望及有信心。

香港向來 都奉行簡單及低稅制,故如果盲目單靠增加稅項,會容易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彈。有見及此,未來基金看似是政府用作增加收入的其一選擇,故筆者對此表示樂觀 其成,因為香港不能單靠賣地及印花稅作為主要收入,故筆者認為這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因為如果福利開支及基建開支繼續增加,這的確會令政府的財政造成無可 挽救的長遠負擔,香港絕不能走向福利主義的死胡同。

第二十五集:財政預算案 主持:李俊晞、陳宇明 - 公民講場

公民講場主持邀請到兩位年輕嘉賓,一起討論是日新鮮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如何看一如所料的減甜,交椅洲又能否成為香港商業區的第二把交椅呢?以及分享同日,對明報前總編輯光天化日下遇襲受重傷的感受。



第一部份:財政預算案

第二部份:財政預算案

2014-02-22

香港鐵路發展的病因 - 李俊晞

「車車咪塞車,等爹吔早些返好嗎?」近期電視上經常都播放這廣告,彷彿是區議會在討論來年巴士發展計劃前,先向坊間灌輸鐵路拓展的好處,為路線重組舖路的陰謀,以便配合政府主力推動鐵路為主,巴士為輔的政策。然而,港鐵最近接二連三都發生事故,不但令到服務延誤受阻,而且連鎖反應下亦波及其他車站擠滿乘客。由此可見,筆者認為香港不能只依賴鐵路為單一交通的長遠發展方向。政府於廣告裡面屢次提及,巴士路線的重組可以令到交通更加暢順,但實際上又是否有如政府所想般簡單呢?
當巴士路線重組過後,居民就失去直達目的地的巴士路線,而政府所提出的替代方法就是市民可乘搭港鐵,但市民就需要輾轉轉車才能到達,故稍有經濟能力的市民,最終就會選擇使用私家車。到最後,政府不但無法解決交通擠塞的問題,而且還弄巧反拙,令到香港交通擠塞的問題越趨惡化。每當筆者與運輸署討論地區交通問題時,署方就只會搬出看似合理的解釋,指如果每個市民都希望乘搭巴士就能直達目的地,香港的道路網絡將難以負荷。筆者是同意此論點,鐵路系統無疑是可以減少路面交通負荷,但是否以鐵路為主要交通工具,這論點
是值得商榷,筆者會認為決定權應由乘客個人去衡量,而非由政府作政策主導的角色。乘客選擇哪一種交通工具當然會有其個人考慮的因素,例如該巴士路線能否方便他到達目的地,又或者乘客對車費的考慮。有見及此,筆者認為巴士公司長遠能透過發展中長途的特快線,這的確能與港鐵爭一日之長短,甚至比港鐵更具優勢。故筆者奉勸政府當局如果只是盲目削減路線,以逼使市民選擇鐵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這是無助香港積壓已久的交通擠塞問題。
雖然今時今日的港鐵經常延誤故障,但乘客往往於投訴過後,又因為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要繼續乘搭港鐵,這全因政府一意孤行的公共交通政策,完全無視香港市民的真正需要,其實香港市民才是公共運輸工具的最常使用者。另外,港鐵是次隱瞞電纜絕緣體的產地及受影響數量,而且毫無誠意改善服務質素,歸根究底的原因都是缺乏競爭及有力的監察所致。如果政府於交通政策上繼續偏袒港鐵,無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將會引致一鐵獨大的惡果。首當其衝必然是香港的普羅市民,每當港鐵出現事故後,因缺乏其他交通工具的替代選擇,所衍生出來的民生影響是十分深遠。其次,如果政府繼續容許港鐵繼續壟斷香港鐵路系統,只會令港鐵更加不思進取,繼續予人一副奈我如何,沒有我辦法的態度,這絕對不是作為公共運輸機構應有的態度,而且絕對是普羅市民的災難。
筆者姑勿論以鐵路為主的公共運輸政策之優劣。筆者認為港鐵作為香港唯一營運公共鐵路的企業,其必須對症下藥,下定決心改善現有弊病,確保鐵路系統能正常運作。港鐵管理層應明白「港鐵咪壞車,我想早些返好嗎?」才是港人心聲。香港人只想要有一個以方便市民,能安全到達目的地為主要考慮,及車費相宜合理的港鐵公司。

2014-02-21

公民提名 寸步不讓 - 余德寶

昨晚出席公民黨政改諮詢會,邀請了林鄭司長等人與我們交流意見,以體現兼聽。

在會議上,我問了一條問題:「民意是政改的最關鍵因素,還是中央政府呢?」

林鄭司長回答:「民意只是其中考慮因素,中央的也要考慮!」此時,天真的我才恍然大悟,林鄭過去落區諮詢市民意見,到各個政黨參與諮詢會,也只不過是一埸政治表演。

美 麗的政治囗號:有商有量,實現普選。在大氣電波聽到,在電視看到,在港鐵的宣傳板也掛着,甚至社區會堂的大型橫額也接觸得到,令香港人心存希望,充滿盼 望,普選真的來臨!但這只是美麗謊言,政府最終考慮的是中央政府的意見,是中南海的九位權力核心,而不是七百萬港人的意見,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費周張,司 長又落區,日曬雨淋去諮詢呢?

這只不過是令香港人閉嘴的政治技術,試想想,政府在立法會建制派的保駕護航下,有信心通過任何方式和形式的 政改方案,假如不作諮詢下強行通過,政改是通過了,但過不到香港市民,必引至市民佔中,如今,策略改為諮詢,聽了市民意見,反映了給中央,只是中央不接 納,政府已經盡了力,那還有誰會責怪政府呢?聰明的政府用軟性的方法令港人自動閉嘴!

可是,香港人不蠢,看到中央的魔爪正一步一步威脅着香港人,先用經濟統戰香港,其後用政治統戰香港,正如台灣面臨的一樣,香港人要頂得住,守護香港。

堅持公民提名,無商無量!

《我是歌手2》式假普選 - 余德寶

我最近追緊內地《我是歌手2》,除了欣賞各位歌手的你爭我逐外,令我擔心是這可能就是香港未來政改、假普選的影子。

民主選舉有三種權利, 不受限制的提名權、參選權和投票權,在《我是歌手2》,現場500名觀眾有絕對的投票權,按自己的意願去投票,一人一票選歌手,但是他們沒有權利成為候選 人去挑戰歌手們,而提名權也是有名無實,機構口話歡迎各人提名歌手加入戰場,挑戰各位歌手,實則好像是由節目高層決定甚麼類型的歌手,例如温柔細膩的歌手 品冠,是節目製作人特意邀請,希望他飆高音,滿溢炒熱氣氛的比賽中,可以有些溫暖慢慢的,平衡一下。

可以聯想到香港日後的普選,香港人看似有權選特首,實則是假選舉。即使一人一票,但候選人不是自己提名的,是中央選擇的,即使我們可以提名候選人,但是要經提名委員會准許,提名權已經名存實亡,即使有參選權,但門檻太門,閘也入不到,如何成為候選人呢?

面對提名權被取去,面對參選權被拑去,市民有絕對的投票權,又有何用呢?

在 節目中,500位現場觀眾投票傾向表演高音、快歌的歌手,票數越高,相反慢歌、抒情歌,即使表達得淋漓,卻得不到他們的賞識,原因是他們沒有權提名歌手, 台上的歌手們與他們沒有一段關係,假如觀眾可以提名自己心意的歌手,無論歌手唱快歌還是慢歌,他們可以較理性去投票,結果而非一面倒,我們的選舉如是。

從我是《我是歌手2》看到香港未來的假普選,各位,不要再欺騙自己,說香港一切正常,我想大家是時候面對我們看到的現實!

就用自由做眼睛 - 余德寶

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對於香港人,仍是未在意的遙遠警惕,卻在烏克蘭的人民,是活生生的例證。

2.5萬名示威者走 上街頭,為自由而戰。不分男女、老幼,為自由寧死不退。當我見一張相,有兩位年輕人,頭破血流,互想扶持離去。此時,心情很沉重,為了自由,他們可以去到 咁盡,香港人呢?不是叫你持木棍衝擊街坊、不是叫你們拚命流血,只想你為民主參與遊行,只想你們為新聞自由多發表意見,卻換來一句:「我討厭政治。」

一 位烏克蘭老婦雖然力量有限,但沒有離開回家去,而是用行動去表明爭取自由的信念,她幫忙搬石頭。她說她是女人,也有做得到的事,何等震撼人心呢!香港人 呢?不是叫你帶頭佔中、不是叫你們組織遊行,只想你多關心時事、多關心政治,只想你們做「做得到的事」,卻換來的是沉默。

烏克蘭老婦指向 血腥鎮壓的警察說:警察、兇手、開戰、射殺我們,混蛋。正如沉默中爆發,一位老人盡她一生的力量,冒着被射殺的危險,向這班屠夫吶喊。此時警察不再是警 察,不再保護人民,而是保護當權者。面對強權,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知道3個月的抗爭,快到終結。他們明白如果不爆發,只會滅亡。不但是他們這一代滅亡,下 一代的自由也會滅亡。

所以,有位中年男人說他們會留守,希望子女在正常的國家成長,生活在文明法治下,而非受監察的地方生活,他們為下一代而戰。我也希望香港的下一代不是在不文明、人治下生活吧。

最後,以《狂舞吧》(電影《狂舞派》主題曲)的歌詞作寄望:「若未來是五官的神情,就用自由做眼睛,望着路途亮與黑也高興。」

今個星期日,為自由而戰,站出來。

2014-02-19

第二十四集:防空識別區 主持:譚文豪、余德寶、李俊晞 - 公民講場

《日理萬機》作者藍一樂及機師譚文豪給大家上了一個寶貴的航空通識課,什麼是防空識別區?航空情報區?對國防及民航又有什麼影響?此外,氣流與風切變又如影響般空安全?一大堆令人頭昏腦脹的專業名詞,今集公民講場一一為你解釋。






2014-02-14

第二十三集:李慧玲事件 主持:王德全、余德寶、楊岳橋 - 公民講場

事出突然,商台突然無理解僱李慧玲,主持們即時探討李慧玲事件。此外,香港冬季奧運代表團事件,解構隊醫是可等重要。



李慧玲事件

財政預算案

2014-02-13

黑手破壞言論自由 - 溫仲然

「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前港督彭定康曾擔憂香港的未來,不幸的是此擔憂正逐步實現。這一年下來,有關大眾媒介的新聞甚囂塵上,先有香港電視網絡不獲發牌,激起不少沉默的香港人走上街頭,捍衞自己的電視選擇權。當大家以為事件已發展至膠着狀態,政府繼續不理民意,誰知道有關大眾媒介的政治風波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商業電台前行政總裁陳志雲先生調任至新設的首席智囊之際,今日突然解僱李慧玲,並即時生效。這些行為都不禁令人質疑商業電台再度重施故技,利用解僱某些敢言的主持,換來政府的續牌,此舉不禁令人擔心香港的言論自由會否再度被打壓,香港還是一個自由的社會?
有不少人都將這次的突然解僱事件,聯想到當年鄭經翰等名嘴被封咪事件,時間亦同樣適逢商業電台續牌之際,故筆者認為這些擔憂是存在。其實2003年的社會氛圍與現在有過之無不及,亦是民怨沸騰,社會上瀰漫着對政府不滿的氣氛。當時鄭經翰在電台節目斥責當時的特區政府,導致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向政府嗆聲,要求董建華下台。其後,當商台向政府申請續牌,有關政府要求解僱鄭經翰的傳聞亦甚囂塵上。結果商台於04年就解僱鄭經翰,而商台亦順利續牌,但傳聞就不獲證實,直至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唐英年指梁振英有份干預有關鄭經翰被解僱及商台續牌一事。雖然到最後事件都是不了了之,但筆者認為坊間對梁振英干預電台運作已有客觀判斷,加上是次的突然解僱,相信坊間對梁振英會否干預言論自由亦自有其客觀的判斷。
其實商台要解僱一個主持,自然會有千千萬萬的理由,但是否合理,能令公眾信服又是另一回事。故筆者認為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之前所謂的節目調動只是煙幕,用作鋪排今次的突然封咪的前期工作,而且在商業電台有前科的考慮下,筆者認為對其打壓言論自由有憂慮只是正常反應。商台亦應該以正視聽,以釋公眾疑慮。
新聞權是三權分立下的第四權。傳媒有責任監察政府施政,代市民發聲。如果政府干預傳媒運作,以換取對傳媒機構給予牌照。這就是完全干預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完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果傳媒機構只做官方喉舌,這只會淪為官方的宣傳機器,故筆者希望商業電台能堅守作為傳媒應有的風骨,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已經所剩無幾,不要再連一點的新聞自由都被破滅。筆者最後以李慧玲早前所說的一句話作結,「當我感覺到風吹草動,我一定會留守到最後一分鐘,捍衞這個平台。」我希望這亦是不少傳媒工作者所持的信念,捍衞香港應有的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

2014-02-12

回應福佳林忌:徵陸路入境稅為乜? - 陳宇明

就如福佳林忌所言,膠袋稅有效改變市民生活習慣、汽車首次登有效限制車輛進口從而減少路面負擔。但陸路入境稅呢?就如前文所言,我完全看不到陸路入境稅能有效改善自由行及水貨客等中港矛盾。所以十分質疑提出這種無法改變社會問題的特定稅項的用意如何,若只為在財政預算之前做勢一番,小弟不能苟同。
此外,小弟在提議生活物資離境徵稅被質疑自用物品不需報關之說。據小弟所知,自用物品的報關在入境時發生,深圳海關不執法做成「走水貨不犯法」現象,所以水貨客能一車車的豐胸益力多及瘦身檸檬茶運上深圳而不受阻撓。
小弟真的不如閣下所言反對入境稅,但若如我們真的成功爭取,是否可解讀成香港人已同意自由行及水貨客現時的行為?福佳林忌又是否同意收陸路離境稅後不用再解決自由行及水貨客等問題?若然不是,請問我們又如何解釋今天提議收離境稅的行為?今天我們為陸路入境稅自high一番,他朝會否得到惡果?
最後,有朋友向我提出陸路離境稅能擴闊稅基,但小弟認為擴闊稅基應向富人著手,資產增值稅及第二物業特別稅項都值得討論,但入境稅這種貧富劃一的稅項實在不值一談。


福佳林忌post:

2014-02-11

徵陸路入境稅為乜? - 陳宇明


人民力量提出陸路入境稅,向每名經由陸路口岸入境的旅客收取一百元稅款,旋即引起廣泛討論,泛民政團至特首都為此發言,但筆者深感困惑,到底香港為了打擊甚麼事項要開徵新稅呢? 
為減少自由行從而改善對港人的滋擾嗎?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廣東道自由行旅客絕不會為一百幾十,甚至一千幾百而卻步。要減少自由行必需從簽證著手,減少自由行到合理水平,才是減少對港人滋擾的有效做法。
為打擊水貨客嗎?即日來回的內地水貨客當然會為每次入境徵稅而卻步,但身為香港居民的水貨客卻不受此限,水貨客只是換了一批「工人」,北區水貨客問題我看不到改善的可能。要打擊水貨客應以生活物資徵重稅,水貨客無利可圖才能解決問題。不過香港仍是一個自由港,出境貨物要徵稅的確會影響香港自由港的地位,此舉必須從詳計議。
陸路入境稅還帶出另一個歷史問題,以往官營的九廣鐵路,前往或羅湖站開出的車費比其他車站高昂得多。以住提出陸路入境稅時,都會連帶羅湖站的車費相提並論,反觀今次提出陸路入境稅卻莫視羅湖站收費的不合理,此舉明顯只是以陸路入境稅作為口號,根本不是任何惠民稅項。
筆者謹此呼籲支持陸路入境稅的團體為此作出更多解釋,香港為何需要陸路入境稅?如何能解決自由行甚至中港問題?若入境稅只是單純的口號,實在難以說服廣大市民支持。

2014-02-04

還我小販文化 - 溫仲然

新年伊始,社會原本爭吵不休的氣氛驟然被節慶的氣氛掩蓋,變得全城歡愉,各人都放下成見,一同歡度佳節。誰不知這些歡愉和諧的氣氛只維持了兩三天,政府於初三赤口當日故態復萌,又變回官僚無情,趕絕於深水埗擺檔的熟食小販。其實熟食小販一向是香港的文化之一,公共屋邨以往成行成市的熟食攤檔已因衞生問題不復見,為何政府在農曆新年期間都不予通融?政府到底是因衞生問題、街道市容而取締熟食小販,抑或真正害怕街頭?如此虛怯街頭的政府,我們應如何尊重其管治威信?

熟食小販向來都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政府自回歸後,以衞生理由一刀切取締公共屋邨擺檔的熟食小販,並取消發出小販牌照,這些舉動都無視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官僚作風勝於一切,一句衞生理由就剝奪市民「掃街」的自由。八、九十年代的公共屋邨,小販攤檔於邨內成行成市,熟食及日用品一應俱全,全都可以在這些攤檔內尋找到,十分方便。公屋居民往往吃完晚餐,一家大小就到樓下的小販攤檔逛逛,晚點又可以到熟食攤檔醫肚,這些都是公屋居民的集體回憶,遺憾的是香港政府決心取締這些小販攤檔,令到公屋居民無奈地失去集體回憶,此後果又有誰去承擔?

政府要取締公屋內的小販攤檔,可以冠冕堂皇地解釋公屋是政府物業,故有責任保持公屋的環境衞生,所以公眾利益凌駕一切,取締公屋內小販攤檔是無可厚非。筆者當然不同意此論點,只是想帶出儘管政府取締小販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言之有理,但絕對不適用於公眾地方的小販攤檔。政府為何要取締小販攤檔?衞生、治安及噪音問題都可以對症下藥,從而作出改善。小販們自力更生,靠自己一雙手擺檔過活,定必比只靠綜援維生的人們更加有價值,更加值得尊敬。如果政府只因為衞生及噪音問題而趕絕小販,剝奪他們維生的權利,這又符合香港政府一直提倡自力更生、不盲目依靠政府的福利政策宗旨嗎?

縱觀世界各地,夜市攤檔大多是當地的旅遊點,近有台灣的士林夜市,遠有意大利的街頭地攤,全都是當地吸引遊客的特色景點。反觀香港,就只有旺角的西洋菜南街,銅鑼灣的東角道行人專用區,而且這些地方大多是大型品牌的店舖,特色小店全都絕迹。儘管如此,政府連這些碩果僅存的特色旅遊點都要因為噪音問題而作出取締,到頭來不但不能解決噪音問題,而且令人滿為患的問題變得更嚴重,到處都是拖篋的遊客,受苦的是香港人的腳趾。政府如此急功短視,倒果為因的低智政策,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令東方之珠的美譽逐漸褪色。

政府經常託詞辯稱夜市會令香港市容變差,那為何台灣的夜市沒有令市容變差,還成為遊客必到之處?故筆者認為夜市攤檔只要管理得宜,並不會引致衞生治安問題,甚或可以成為旅遊景點。政府應摒棄過往思維,引入夜市攤檔,以及重發小販牌照,不但可增加創業機會,讓市民可以自力更生,更令香港增加旅遊特色。小本經營向來都是香港精神,一家四口於街邊擺檔就可以養活全家的故事,筆者親耳聽聞的都不少,這才是真正的香港。如果引入夜市攤檔,遊客便不用只光顧大型商場,可選擇到街邊攤檔感受香港的真正特色,因為這才是真正屬於香港人的獅子山下精神,而不是琳瑯滿目的大型連鎖店舖。

行文至此,筆者希望當局能重新檢視小販政策,不要再令香港人只能在農曆新年期間才能感受到我們的集體回憶,不要再令小販偷雞摸狗地只能營業數天,還要害怕食環署到場檢控。請當局還香港人一個真正屬於香港的特色,不要再盲目引入大型連鎖店,這只會令香港這個小城市變得更加官僚,更加無情,更加商業化。

我們要的是一個有人情味、有特色及人性化的香港。

2014-01-25

傳媒大清洗 - 趙佩詩

《明報》撤換總編輯事件已接近一星期,相信對《明報》所追隨多年讀者帶來一個衝擊,一直被視為傳媒公信力的報紙品牌,因為《明報》高層們以希望他統領新媒體發展為理由撤換總編輯劉進圖,反而引入資深但已退休的新聞工作者來港,空降出任總編輯,實在令人詫異,究竟背後暗藏甚麼動機? 

即使要撤換總編輯都可以由內部提升方法去處理,《明報》員工多達270人,絕對有具能力的人士去繼承帶領《明報》繼續走向新聞編輯獨立自主,根本不需要《明報》高層們多此一舉動作,明報高層們如此堅持己見,可能會對傳媒機構有新的衝擊,擔心《明報》的新聞自由不保,《明報》從此會被染紅,只會報道對建制派或中共有利新聞,遲早淪為另一炮轟武器,各位讀者你們甘心《明報》從此會被染紅嗎?甘心從此被洗腦嗎?

作為市民想希望透過大氣電波接收多元化資訊,亦希望有渠道發聲空間餘地,但最近所見到的事情令人心痛,為何最近曾經報道過免費電視發牌事件、商業電台主持李慧玲無故被調職、《信報》游清源突然拉隊辭職等等,種種迹象顯示對所有新聞從業員響起警號,中央政府有意收緊傳媒對編輯採訪自由空間,向傳媒界「大清洗」。2014年對政改事件、佔領中環事件及六四25周年事件的關鍵之年,中央可能將有關事件意圖壓制降溫,背後令人懷疑中央政府想重新整頓香港傳媒的大陰謀。 

作為一個支持《明報》讀者,完全支持《明報》員工為捍衞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去拚命地抗爭,亦呼籲社會各界聲援《明報》員工,引用專頁標題〈雨來傘擋,守護明報〉才能有晴天的機會。 

2014-01-22

第二十二集:進步教師同盟 主持:余德寶、陳宇明、李俊晞 - 公民講場

進步教師同盟的韓連山向主持們解釋教協的架構,教協又如何處理教育及其他社會議題呢?進步教師同盟的理念又如何?能夠改變教協現況嗎?

此外韓連山老師與三位主持一起分析泛民分裂的問題,分裂的泛民是否難以帶領民眾追求民主呢?

如對節目有任何意見,歡迎到公民講場Facebook專頁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civicpartyradio





2014-01-19

要公平不要派錢 - 溫仲然

日前,特首梁振英宣讀其任期第二份的施政報告。梁振英眼見其上任兩年多,乏善可陳都不足以形容其低迷的民望,故他希望利用金錢去換取低下階層的掌聲。事實 證明,這份施政報告的確已如他所願,而專門協助新移民及基層的社區組織協會亦對這份報告給予好高的評價。同樣地,當梁振英以為此舉會贏得主流的掌聲,誰不 知一眾中產人士反而對梁振英大失所望,認為梁振英為了贏民望就犧牲中產,置中產的需求於不理,並嘗試利用福利主義衝擊香港政府向來行之有效的財政哲學。筆 者對此確實感到大惑不解,此舉的確會對香港政府的財政哲學有深遠的影響。最令筆者感到費解的是為何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向來所堅持的財政哲學大相逕庭,是梁 特首獨立特行的性格所致,抑或是曾司長想給梁特首的一個教訓?

一個政府的財政哲學對其政府的運作及所制訂的政策有重大的因果關係。如果政 府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其開支不會過於着重福利開支,因為其大多都主張自力更生,政府只會給予機會,而不會直接援助。反之,如果政府奉行福利主 義,必須要有穩健的財政儲備,而且亦要面對龐大的財政負擔。其實香港一向都奉行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哲學,就是錢跟用家走,不會胡亂派錢。而這次的施政報告大 灑200億元,卻缺乏一些長遠的結構性政策。簡單地說,這份施政報告只是一份派錢報告,而不是一份向公眾宣示政府施政的報告。

財政司司長 一向都被人標籤為守財奴,終日念念有詞甚麼量入為出,政府開支要未雨綢繆,但為何是次會讓梁特首打倒昨日的自己,令梁特首可以慷公帑的慨,換取增加自己的 民望。種種的舉動都不禁令筆者認為是否梁特首大石壓死蟹,令曾司長不得不從。但又有一說指會否是曾司長所設的陷阱,任由梁特首把香港送上福利主義的死路, 繼而迫使中央政府撤換特首,筆者當然希望此陰謀論不是真相,因為如果要把香港送上福利主義的死路,才能撤換特首,這絕對不是香港之福,而是香港的悲哀。

雖 然今次施政報告只是小兒科,最具爭議都只是低收入津貼容許未滿7年的新移民都能申請津貼,但如果政府的財政哲學逐漸與錢跟用家走及審慎理財的原則背道而 馳,只會令香港更加民椊化。筆者衷心希望香港政府可以堅守芝加哥學派的財政哲學,不要令梁特首為了民望胡亂派錢,並堅持香港公帑香港人用的理財方針,不要 再令中港矛盾日漸嚴重。梁特首,請你做一個屬於香港人的特首,正如閣下所說,香港不能再蹉跎歲月。香港所需要的是公平,自力更生的環境,而不是要一個只有 派錢換民望,及沒有誠信的短視大話特首。

2014-01-17

第二十一集:2014施政報告 主持:陳宇明、鄭達鴻、葉耀榮 - 公民講場

施政報告剛剛出爐,公民講場立即與大家分析。陳宇明今集與兩位新拍檔鄭達鴻、葉耀榮笑談報告內容,由按樓北上廣西年青人講到投身漁農業發展,梁振英又如何教大家投靠袓國。

尋找施政報告的德政,環保事業、教育事業到發展新商貿區,到底是德政還是下一個政策失誤,主持們會為大家一一解拆。

如對節目有任何意見,歡迎到公民講場Facebook專頁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civicpartyradio

2014-01-16

第二十集:街市發展 主持:梁穎敏、譚文豪、余德寶 - 公民講場

SEE Network的Pansy聯同三位主持一起探討街市發展,食環街市、屋邨街市與領匯街市都一一提及比較。並一起討論海富及樂富街市在裝修及改建後對居民的影響。

如對節目有任何意見,歡迎到公民講場Facebook專頁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civicpartyradio

















第一部份:宏觀香港街市發展和生存

第二部份:海富、樂富街市的存亡

民主黨的十字路口 - 溫仲然

我寧願願地踏步,都不願行差踏錯。筆者相信大家還對公民黨主席余若微這金句記憶猶新,但萬萬想不到這句還適用於筆者對今時今日民主黨的規勸,希望民主黨可以堅持公民提名的底線,不要再用務實理性的藉口去掩飾黨內的政治投機,不要再一次做香港民主的罪人,香港人要的是真普選,而不是充滿魔鬼細節的假普選。民主黨現正就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到底是繼續選擇與政府談判的道路,抑或是選擇一條企硬的道路?
自2010年政改方案後,民主黨選擇了一條與政府談判的道路,他們認為是
務實及理性,但他們的行為遭到激進民主派的追擊,指這不是務實理性,是出賣民主的所為。到現在,他們仍然互相指責,並將戰線延至2017特首普選辦法。雖然他們同時都是真普選聯盟的成員,他們理應槍口一致向外,支持真普選聯盟的三軌制方案。儘管三軌制方案不是一個完美的真普選方案,尤其保留提名委員會這一部分。如果提名委員會沿用現有四大界别,及現有的產生辦法,這絕對稱不上普選,連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但基於政治現實,真普聯故建議三軌制方案,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及提名委員會同時並行。當大家以為此折衷方案會獲溫和及激進民主派
的支持,萬萬想不到就是因為缺一不可這四字,再次激起民主黨及人民力量的對罵。筆者眼見兩政黨的對罵深感無奈,其實缺一不可是基本常識。如果由缺一不可變成缺一都可,筆者會認為只是政治妥協的手段,到最後可能只會剩下提名委員會這一軌,這就會令香港的民主發展淪落至萬劫不復之境。
當年民主黨所提出的改良方案不獲好評,被認為會令功能組別千秋萬世,而其經常強調的溝淡論亦不見功效。2012立法會選舉所增加的十個議席,大多都落入建制派手中,直選議席更加減至十八席而已。有人會說這可能因為選舉策略不如理想,不能完全歸
咎於民主黨支持改良方案。筆者認為此論點十分可笑,政黨只所以選舉失利,其原因大多都是失去選民的支持,難道這都與民主黨支持改良方案完全沒有任何關係?而上一次立法會選舉支持民主派的票數其實是不跌反升,選民只是把票投給其他泛民主派政黨,可見香港市民不是盲眼的,其對民主黨的所作所為是有目共睹。
事到如今,民主黨只有一條路,就是堅守公民提名,只有最簡單直接的選舉辦法才是最公平公正公開。筆者希望民主黨不要再做仕途主義者,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犧牲香港人理應一早已有的民主發展。如果今一次民主黨再在這個十字路口背棄選民,到
頭來不再只會發生一波又一波的退黨潮,而是默默在地區工作的黨員再次無辜受黨拖累,這只會令民主黨更快步向死亡。民主黨,請你不要再走錯路。


2014-01-08

第十九集:元旦遊行 主持:陳宇明、梁穎敏、王德全 - 公民講場

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九十後的楊政賢,聯同三位主持一起分析元旦遊行的景況,三萬人走出來後,社會運動又何去何從呢?而作為大學生的楊政賢又如何面對家人、學業的壓力呢?

此外,明報前員工Tom與主持們分析明報事件,由九十年代開始講述明報的狀況,並講述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的關系,傳統媒體是否不能取締呢?

如對節目有任何意見,歡迎到公民講場Facebook專頁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civicpartyradio







備受衝擊的第四權 - 溫仲然

眾所周知,香港現正處於多事之秋,大眾傳媒所手握的第四權就變得更加重要,其責任就是利用其媒介為市民監察及揭露這個不民主政府的所作所為,遺憾的是筆者所想的往往都是事與願違。繼香港電視網絡因一男子因素不獲發牌,商業電台主持李慧玲無故被調職,信報游清源突然拉隊辭職等等,這些都是對香港新聞自由被磨滅的警鐘,中央政府有意收緊傳媒編採自由的居心昭然若揭。當有人會說這只是一般架構重組,或只是個別事件,無需要上綱上線的時候,近日於明報編採部出現的大地震正正可以令這些人語塞,令他們意識到這再不只是什麼個別事件,而是中央政府整頓香港傳媒的大陰謀。
明報於星期一突然撤換總編輯劉進圖,並由一名來自星馬的傳媒工作者接任。筆者對由來自星馬的傳媒工作者接任沒有太大意見,因為本地媒體的總編輯不一定由本地人擔任,由其他人擔任,可能會對一間傳媒機構有新的衝擊,對傳媒的編採方針未必是一件壞事,最重要的是身為一間報業的總編輯,一定要堅守編採自主的方針,不能受外部因素而影響報業的編採自主性。筆者相信明報的職工會亦十分重視明報的編輯自主,故才強烈要求明報的管理層作出解釋,還明報的編輯自主一個公道。其實總編輯是整間傳媒機構的靈魂人物,其固然有責任要堅守傳媒機構的編輯自主性,亦要為其傳媒機構編採作把關的角色,故撤換總編輯是一件大事,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方可作的決定,如總編輯沒有太大的過錯,很多時候都不會無故撤換,因為這關乎一間傳媒機構的穩定性,對編採部門勢必造成很大的衝擊。
當然每件事都一定會有其原因,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亦適逢香港處於多事之秋,政改諮詢,佔領中環等等。這些議題都頗具爭議性,甚至觸及中央政府的神經,故不禁令人把兩者扯上關係。這次會否是中央為了一洗太平地,整頓香港傳媒機器的一大殺著。大眾媒介一向都具影響政府政策的能力,甚至成為社會輿論的導向。2003年的一報一刊兩枝咪所造成的輿論壓力是無容置疑,促使到50萬人走上街頭,逼使政府收回二十三條惡法,令葉劉淑儀倉皇辭官,敗走美國,這種種都令中央政府意識到這個政改關鍵年,必須整頓香港傳媒的編採方針,以免公民提名,甚至是佔領中環行動可成為主流輿論,對政府管治造成無可挽救的衝擊。其實這對一個公民社會是造成很大的傷害,由傳媒監察政府的第四權是一個強而有力但無形的監察權。當市民想對政府一些不公的政策表達不滿,除了靠立法機關向政府表達,及尋求司法救濟外,其可透過傳媒製造輿論壓力,逼使政府收回及改善其不獲民意支持的政策。放眼香港,現時的政府及立法機關都不是由民選產生,故傳媒的第四權就變得更加彌足珍貴,香港普羅市民就更加要好好珍惜及運用傳媒監察的第四權。
隨著政改諮詢工作經已開展,香港在未來一年只會變得更加政治化,輿論變得更加對立,而中央會更加打壓及整頓香港的傳媒機構,真正為民主發聲,為市民出頭的傳媒會變得少至有少,故我們要更加珍惜發聲的機會,不要因為一句政治很複雜而放棄自己發聲的機會,因為一場關乎大眾傳媒的暴風雨已經來臨,隨即而來的可能是關乎大眾言論自由的大風暴,難道你想香港倒退至個個噤若寒蟬的時代嗎?


2014-01-07

蔡元培 - 世界和平廣播劇

【世界和平】廣播劇是由青年公民製作,由多位熟悉和不熟悉廣播劇製作的人士合作而成,在此衷心多謝他們的付出。節目逄星期一晚上9:0010:00香港電台數碼電台31台直播。

第十三集是《蔡元培》,由譚文豪飾演蔡元培。講述蔡元培熱愛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制度,不戀棧權位,從事革命,又保護愛護學生。

同時記得去Facebook世界和平廣播劇專頁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