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備受衝擊的第四權 - 溫仲然

眾所周知,香港現正處於多事之秋,大眾傳媒所手握的第四權就變得更加重要,其責任就是利用其媒介為市民監察及揭露這個不民主政府的所作所為,遺憾的是筆者所想的往往都是事與願違。繼香港電視網絡因一男子因素不獲發牌,商業電台主持李慧玲無故被調職,信報游清源突然拉隊辭職等等,這些都是對香港新聞自由被磨滅的警鐘,中央政府有意收緊傳媒編採自由的居心昭然若揭。當有人會說這只是一般架構重組,或只是個別事件,無需要上綱上線的時候,近日於明報編採部出現的大地震正正可以令這些人語塞,令他們意識到這再不只是什麼個別事件,而是中央政府整頓香港傳媒的大陰謀。
明報於星期一突然撤換總編輯劉進圖,並由一名來自星馬的傳媒工作者接任。筆者對由來自星馬的傳媒工作者接任沒有太大意見,因為本地媒體的總編輯不一定由本地人擔任,由其他人擔任,可能會對一間傳媒機構有新的衝擊,對傳媒的編採方針未必是一件壞事,最重要的是身為一間報業的總編輯,一定要堅守編採自主的方針,不能受外部因素而影響報業的編採自主性。筆者相信明報的職工會亦十分重視明報的編輯自主,故才強烈要求明報的管理層作出解釋,還明報的編輯自主一個公道。其實總編輯是整間傳媒機構的靈魂人物,其固然有責任要堅守傳媒機構的編輯自主性,亦要為其傳媒機構編採作把關的角色,故撤換總編輯是一件大事,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方可作的決定,如總編輯沒有太大的過錯,很多時候都不會無故撤換,因為這關乎一間傳媒機構的穩定性,對編採部門勢必造成很大的衝擊。
當然每件事都一定會有其原因,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亦適逢香港處於多事之秋,政改諮詢,佔領中環等等。這些議題都頗具爭議性,甚至觸及中央政府的神經,故不禁令人把兩者扯上關係。這次會否是中央為了一洗太平地,整頓香港傳媒機器的一大殺著。大眾媒介一向都具影響政府政策的能力,甚至成為社會輿論的導向。2003年的一報一刊兩枝咪所造成的輿論壓力是無容置疑,促使到50萬人走上街頭,逼使政府收回二十三條惡法,令葉劉淑儀倉皇辭官,敗走美國,這種種都令中央政府意識到這個政改關鍵年,必須整頓香港傳媒的編採方針,以免公民提名,甚至是佔領中環行動可成為主流輿論,對政府管治造成無可挽救的衝擊。其實這對一個公民社會是造成很大的傷害,由傳媒監察政府的第四權是一個強而有力但無形的監察權。當市民想對政府一些不公的政策表達不滿,除了靠立法機關向政府表達,及尋求司法救濟外,其可透過傳媒製造輿論壓力,逼使政府收回及改善其不獲民意支持的政策。放眼香港,現時的政府及立法機關都不是由民選產生,故傳媒的第四權就變得更加彌足珍貴,香港普羅市民就更加要好好珍惜及運用傳媒監察的第四權。
隨著政改諮詢工作經已開展,香港在未來一年只會變得更加政治化,輿論變得更加對立,而中央會更加打壓及整頓香港的傳媒機構,真正為民主發聲,為市民出頭的傳媒會變得少至有少,故我們要更加珍惜發聲的機會,不要因為一句政治很複雜而放棄自己發聲的機會,因為一場關乎大眾傳媒的暴風雨已經來臨,隨即而來的可能是關乎大眾言論自由的大風暴,難道你想香港倒退至個個噤若寒蟬的時代嗎?


沒有留言: